
健康险公司削减中短期产品 业务盈利能力仍处于早期阶段
2017-09-14 11:03:07 来源:中国保险网
中保协会长朱进元指出,在人民的医疗费用承担中,美国由商业保险承担的费用占比超过30%,中国在2 %左右。在这差距背后还有很多问题和难题要解决,当然也有巨大的商机。
9月11日,太保寿险投资设立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获得保监会批复。太保集团相关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此举是丰富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战略的重要一步。保监会人士称,“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障能力已显著提升。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有效保单已累计超过了1.9亿张,积累了6593.6亿元的健康准备金,2016年赔付支出1000 .75亿元”。
长期型健康险新业务价值率更高“2014年-2016年,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从1587.18亿元增长到4042.5亿元,年均增长30%.”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相关负责人提供给南都记者的数据显示。
近年来,随着健康管理不断深化,行业正在快速将健康管理引入到健康保险中,从以往简单费用报销和经济补偿,向病前、病中、病后的综合性健康保障管理方向发展,参保人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发病率不断降低。
南都记者获悉,虽然国内设立了7家专业健康险保险公司,但有100多家保险公司开展了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开发了涵盖疾病险、医疗险、护理险和失能收入损失险等4大类、超过4000个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另外,已有15家保险公司在全国31个城市开展了个人税优健康保险业务,开发了31款相关产品。
上诉保监会人士称,“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障能力已显著提升。当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有效保单已累计超过了1.9亿张,为参保群众提供了255万亿元的风险保额,积累了6593.6亿元的健康准备金。2016年赔付支出1000.75亿元,同比增长31.17%.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得益于个人税优健康保险提供了基本医保目录外的保障,参保群众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了26%.”
中保协会长朱进元指出,在人民的医疗费用承担中,美国由商业保险承担的费用占比超过30%,中国在2%左右。在这差距背后还有很多问题和难题要解决,当然也有巨大的商机。
大型上市保险公司也在大力推广长期健康险产品。“新华保险近年来在全面打造健康险产品,健康险保费占比从2015年的15%提升至2016年的21%.”安信证券非银分析师赵湘怀对南都记者称。
南都记者观察新华年报发现,新华保险健康险保费收入2016年也达到235亿元,公司2015年推出健康无忧产品,2016年健康无忧C款重大疾病保险贡献原保险保费达到59亿元,在公司产品中排名前三。
赵湘怀称,与其他产品相比,长期型健康险的新业务价值率更高,随着健康险占比提升,公司整体的新业务价值将不断提升。
上半年调整产品策略2017年上半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87%,达2615亿元。对比保费增速发现,远低于去年同期89.37%的增速。对此,南都记者咨询多位健康险负责人,均称受到新的政策约束,各公司开始调整产品策略。
2017年5月,保监会颁布了《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引导规范保险公司产品设计开发行为,回归保险本源,防范经营风险,并提到支持发展健康保险产品,未来健康险将实现更加细化和创新发展,带动保险行业保障属性持续提升。
南都记者获悉,部分保险公司在大幅削减中短期存续的健康险和万能型健康险产品。部分专业健康险公司此前热衷于销售中短期。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健康险业务的盈利能力仍处于早期阶段,大部分公司赔付率高于80%,费用率也相对较高。
海通证券分析师孙婷对南都记者分析称,当前健康险整体盈利能力较弱的原因包括:医疗保险方面,公司与医疗机构合作不畅,无法介入医疗服务来控制医疗费用支出;与社保系统对接不畅,系统开发维护成本高企;服务链条较长,风险管理难度较大;保费规模较小,尚未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
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人保健康、平安健康等主要健康险公司的净利润呈现出显著改善的态势。而今年政策调整后,健康险公司的业绩更值得关注。
“保险公司重点发展健康险是在布局未来。”赵湘怀称。南都记者发现,医疗险的重大发展能够改善业务盈利水平,更有助于公司未来打造大健康产业生态圈。
9月11日,太保寿险投资设立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获得保监会批复。太保集团相关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太保寿险此次拟投资1亿元设立医疗健康管理公司,是其丰富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战略的重要一步。专门的医疗健康管理公司设立之后,有利于推动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并和太保保险业务相互促进。
保险公司正在以自建、参股、战略合作、并购等方式进入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领域,具体包括线上医疗咨询、线下医院诊所、智能硬件、养老社区等多种形式。此前,中国平安打造“平安好医生”和“万家诊所”,泰康和阳光保险投资成立民营医院,众安保险与微医集团合作推出互联网医院门诊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