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保险杠杆撬动环境风险共管共控
2017-12-05 17:07:48 来源:中保网
近日,福州市环保局、福州市金融办及福建省保险行业协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福州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通知》,召集了50家企业代表进行了企业环境污染法律责任专题讲座。记者了解到,福州此次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以下简称“环责险”)工作采取保险经纪公司+共保体+企业自主投保模式,由政府部门和福建省保险行业协会共同负责、联合督促,实行市级集中推动、县区分片推进相结合,完善措施与提升保险服务相结合,政策激励与环保监管相结合,以增强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促进高环境风险企业应保尽保,发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企业防范环境风险方面的“杠杆”作用,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然而,从全国来看,环责险十余年“叫好不叫座”的发展形势是否能被打破?带着疑问,《中国保险报》记者深入一线探寻福建环责险的发展历程。
□记者 梁罗荣 通讯员 林智群
早在2014年年底,三明和泉州两个地市就已经开始试点环责险。从福建全省的承保情况来看,2017年截至10月底,福建全省保险机构共承保环责险企业326家,签单保费859万元,责任限额50095万元。
当然,这个数字并不乐观,但其背后也经历过环责险坎坷的不同阶段:起步、遇冷、再现。
起步、遇冷、再现
“此次,福州有关部门推动环责险对市场有一定作用,但目前就企业投保的数据来看,离我们承保的预期还是有差距”,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有关工作人员对《中国保险报》记者说,人保财险在2007就已经开始在福建推动环责险,但当时市场反应并不好,这么多年推动起来非常吃力。
2007年,《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印发,将环责险推向市场。有关部门曾一度看好这个险种,可是市场却并不买单。就从泉州和三明两地来看,当时保险机构在当地推行该险种时,可以说是步履维艰。
2014年12月,福建在三明和泉州两地试点环责险,尽管政府推动支持,但市场依旧冷场,企业投保积极性并不高。直到2016年,三明市共有25家次企业投保,责任限额为3480万元。2016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意见》后,福建省环保厅公布了全省纳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范围企业清单770家。
目前,虽然市场对于环责险没有之前那么排斥,但在推行过程仍然面临不少阻力。
近日,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福州电厂(以下简称“华能福州电厂”)环保专员白晓龙在今年福州市召开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推进会上就敞开说了企业的矛盾,“环责险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企业自身环境风险管理能力;但另一方面企业又必须自掏腰包承担相关成本。”
风险难以避免
据悉,华能福州电厂是当地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相对较早的企业之一。白晓龙说,“从企业内部环境来讲,我厂的环境风险等级为重大,我厂有个重大危险源;有多种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场景;对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意见》,我厂属于危险废物污染行业。从外部环境来分析,现在我国的环保压力持续比较大,大气污染、水污染的问题都比较严重,民众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高,企业一旦发生环境污染,马上就会引起周围民众的强烈关注和利益诉求,如果纠纷不能很好解决,企业形象会严重受影响;现在相关部门监管更严,比如2017年上半年的中央环保督察,不可能是一阵风,而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一个更严格更深入的环保监管时代的到来。”
“企业每产生100个缺陷,就会发生一次异常,每发生100次异常,就会发生一次事故或障碍。”在白晓龙看来,企业管理上疏忽就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企业管理较好,事故的发生会推迟,但是换一个角度讲,如果企业运营时间足够长,事故的发生其实是难以避免的,环责险的推行很有必要,一旦发生了突发环境事件,不至于让企业伤筋动骨,还能一定程度保证企业能正常运转。
风险关口前移
福建通过组织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推动保险公司积极开展企业环境风险评估,采取措施帮助投保企业查漏补缺,找准风险点,提出防范建议,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计算保费的重要依据,从而促使保险公司与企业共同防范环境风险。
据三明市环保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三明市曾经发生过一起环境共同管理的案例:“三化公司在2016年投保环责险时,保险公司针对该公司地处市区,且其产品特别是液氨的环境风险极高的情况下,提高保险费率。在三明市环保局促成下,三化公司为降低环境风险和经营风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于2017年下半年关停合成氨和双甲(甲醇、甲醛)生产线。”
福建印发的《关于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意见》明确规定,投保后,保险方和投保企业应共同委托专业机构,从投保第一年开始开展每年不少于一次的“环保体检”,主要包含环境风险管理与指导、提出环保整改事项等工作。专业机构应及时将“环保体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书面形式告知保险方和投保企业。投保企业应对“环保体检”中发现的问题积极进行整改。
此外,企业投保环责险后一旦发生污染事故,由于保险公司的快速介入理赔,将使污染事故较快得到妥善处理,从而帮助企业快速恢复生产,有效分散企业的经营与财产风险,同时,环境污染事故受害人能够及时获得经济赔偿,不仅改变了企业污染,政府埋单的局面,降低了政府行政成本,减轻政府负担,而且维护了公众环境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明经验
三明市环保局生态法规科科长周毅津总结三明市这几年环责险的发展经验认为:一是要注重宣传普及,加强与保险公司的沟通协调,确定便于企业投保的责任保险合同基本框架。比如三明初步建立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风险保障,风险评估,损失评估,责任认定、事故处理、资金赔付等各项机制。二是强化跟进措施,进一步细化试点方案,选取涉重金属企业,化工企业,其他高环境风险企业,作为试点范围,率先推动这些企业投保。同时,建立健全与环境污染责任险制度相结合的环境管理制度,把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作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项目资金安排、各类评先争优、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对应投保却未投保的企业,在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定周降低信用等级纳入绿色信贷限制其信贷支持、申报环保资金项目,并从严从重处理其环境违法行为。三是建立整体投保机制,利用工业园区的管理整体性,将工业园区纳入污染责任保险投保范围。推动园区管委会等责任单位对园区的污水处理、厂管道设施以及所辖工业企业等进行投保,利用保险企业工具推动构建安全、高效的优质园区。
“目前三元黄砂化工园区率先组织开展集体投保,责任限额600万元,以此撬动保险杠杆,与保险公司一道共管环境、共控风险。”三明市环保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全面推进
2017年,福建各个地市开始结合当地实际推广环责险,5月,龙岩市试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方案,8月,福州市纳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范围企业名单共111家。从总体数来看,2017年截至10月底,泉州已投保企业数93家,三明50家,南平55家,漳州41家,福州34家,龙岩32家,莆田8家,宁德12家,平潭综合试验区1家。
“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发挥保险等社会力量在风险防范中的积极作用,既是提升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置能力的迫切要求,也是环境管理与市场手段相结合的有益尝试。”福建省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曹晓强表示,“为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更好的发展,提升保险服务水平,协会将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投保及理赔程序,并做好专家库建设,保障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顺利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