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推动险资股权投资“回归本源”

2018-01-09 14:52:47 来源:和讯保险
  • 2018年,保险“强监管”又有了新的演绎。1月5日,保监会正式下发《关于保险资金设立股权投资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据悉,该通知旨在切实防范保险资金以通道、嵌套、名股实债等方式开展股权投资计划业务,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分析人士表示,保监会针对险资股权投资计划的规范措施拟在推动其“回归本源”,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也能真正助力实体经济,发挥险资优势。

      

    据了解,股权投资计划,是指保险资管机构作为管理人发起设立,向投资人募集资金并进行投资管理,由托管人进行托管,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的金融工具。

      

    《通知》要求,股权投资计划的投资收益应当与投资标的经营业绩或收益挂钩,严防以“名股实债”方式,变相抬高实体企业融资成本。根据“定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性特征,《通知》规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起设立股权投资计划时,禁止设置明确的回报预期且定期向投资人支付固定投资回报,禁止约定股权计划到期强制性由被投资企业或关联第三方赎回投资本金,目的是切实体现股权投资计划业务的资本属性和权益投资特点,避免变相违规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避免增加实体企业融资成本。

      

    《通知》强调,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投资计划应当承担主动管理职责,不得直接或变相开展通道业务,不得开展嵌套投资。

      

    此外,《通知》还提出,建立优先注册机制,切实引导保险资金发挥自身特色,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通知》规定,对切实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大改革举措、重点领域、重大建设工程,以及投资于实体经济项目的股权投资计划,中国保监会指定注册机构予以优先注册。

      

    某险资资管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保险资管产品还是以债权计划为主,股权计划本身的体量很小。因此,《通知》对行业投资的影响较小。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数据,2016年,保险资管机构共注册股权计划18个、规模695亿元。2017年1月至11月,注册股权计划仅11项,注册规模也下降至488.50亿元。而同期注册基础设施和不动产债权计划174项,规模增速明显。

      

    海通证券(600837,股吧)的研报亦显示,目前股权投资计划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预计仅为2%左右,因此对于行业整体投资收益率的影响微乎其微。

      

    东吴证券(601555,股吧)分析师丁文韬表示,新规意在推动保险股权投资回归本源,如要求收益与被投企业经营挂钩。“由于监管层此前已窗口指导,对名股实债的股权计划审批趋紧,保险资管行业对新政已有预期。”丁文韬认为,新规顺应“金融防风险”主基调,与大资管新规一脉相承。此外,限制保险资管通道业务和险资借通道投资股权,也是助力“大资管去通道”。

      

    业内专家表示,摆脱“名股实债”的阴影,“回归本源”的股权投资方式更能助力实体经济。比如,险资直接或间接入股企业后,除了提供资金外,还可以行使相应股东权利,对企业发展和决策起到一定影响作用,并监督其日常运营。


Copyright © 2016-2025 盛安保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71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