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聚上海智慧 打造上海模式 上海保监局:做保险消费者保护排头兵
2018-03-29 13:58:07 来源:中保网
上海保监局近日发布消息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优化体制机制、源头治理市场乱象、补齐监管短板、切实防范风险。近年来,上海保监局勇做保险消费者保护的排头兵、先行者,不断推动上海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呈现新气象、实现新发展。
倾力贡献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上海智慧”
如何从源头治理人身保险销售误导一直是保险监管的老大难问题。早在2014年,上海保监局就联合上海银监局出台《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实施细则》修订版,强化商业银行对销售过程录音录像要求,并对保险公司做好60岁以上年长消费者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成为系统内加强可回溯管理的先行者。在对上海银保业务双录执行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召集保险公司、银行多次召开座谈会基础上,上海保监局向保监会递交了调研报告,并作为保监会可回溯管理项目组的成员,2017年全程参与《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暂行办法》的制定工作,为办法出台贡献了宝贵的“上海智慧”。
此外,上海保监局还探索将可回溯管理纳入上海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品质管理考核、保险从业人员诚信体系、保险分支机构市场准入及分类管理等指标体系;配合保监会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制定工作,稳步推进可回溯工作在上海扩大险种实施范围,细化操作标准、完善配套制度,继续为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添砖加瓦。
着力打造涉保道交事故纠纷多元化解“上海模式”
依靠诉调对接来解决保险纠纷,上海保监局通过积极探索,形成了涉保道交事故纠纷多元化解的“上海模式”。一是创新实现公共财政向保险行业购买服务。试点法院对诉调对接工作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法院通过公共财政向保险行业购买服务,为上海探索公共服务职能社会化迈出积极一步。二是先行试点调解前置程序。目前普陀区人民法院已基本实现多数涉保道交案件均在立案前委派行业调解,调解成功的暂免当事人诉讼费用,极大减轻了当事人的经济负担及往返诉累。三是助力法院突破分庭审判格局。浦东新区法院改变了原民一庭和民六庭分别审理民事侵权纠纷和保险合同纠纷的审判格局,打通了交强险和商业险审判壁垒,实现了一案一调,并将涉保道交案件的审理集中于三个法庭,缩短了复杂而漫长的司法程序。四是加快诉调对接智能发展。指导保险行业联合法院探索建立“网络人民调解+网络司法确认”的诉调对接模式——该项目荣获了2016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二等奖,创新升级人身伤害赔偿一体化联调,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宗旨。
据了解,2017年保险纠纷诉调对接机制下上海保险纠纷调解工作室共受理案件4933件,调解成功2648件,调解成功率为53.7%,调解达成金额1.5亿元,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数量100%。
全力汇聚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上海力量”
为精准打击损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2017年上海保监局开展“亮剑行动”,重点针对银行保险、互联网保险和电销等消费投诉问题突出的领域进行专项及个案检查,涉及34家保险公司、24家保险代理机构,对规范保险销售行为、净化上海保险市场产生了积极效应。
此外,在互联网保险专项整治工作中,对上海地区保险类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共30家次的平台情况和风险状况逐一进行摸排,对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提示并要求整改,其中,2家机构关闭网站,1家停止运营,其余机构也对涉及的违规性问题整改完毕。按照保监会的统一部署,近年来上海局积极开展打击香港地下保单活动,共摸排违规线索14条,约谈机构8家次,要求6家平台完成整改工作,关停3家平台,通过稽查局向网信办移送1家平台。
大力创建保险信用体系“上海特色”
2017年,上海保监局从制度搭建、备忘录落实及信息应用等方面着手,加快推进保险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保险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库,利用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平台建立销售人员“黑名单”系统,业务员误导行为一经查实,其姓名便会进入黑名单系统,进行网上通报,并视误导情节受到1年禁止展业、3年禁止展业和终身禁止展业的业内自律惩戒措施。截至目前,已累计实施网上通报3198例。同时不断完善“三清单”报送内容,建立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双公示”数据月报制度,积极做好“双公示”工作月度数据归集与报送工作,及时共享保险行业形成的信用信息。
另外,2017年上海保监局与上海市高院、市发改委等46 家单位联合签署了《关于加快推进本市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合作备忘录》;配合上海市发改委、征信办等部门,提供信用建设基础信息,开展政务诚信建设,研究涉金融严重失信人联合惩戒的可行性等;联合上海银行、证券监管部门建立金融从业人员信息共享机制,定期交换上海市金融从业人员基础信息、奖惩记录、行政及刑事处罚信息等,为金融行业进行高管审核、人员准入提供数据基础和决策支持。目前,已实现首次从业人员信息数据交换约2000条。
努力构筑风险防范合作共赢“上海防线”
近年来,上海保监局加强与相关部门机构合作,构建风险防范机制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会同上海市金融办共同打击非法P2P机构,将9家涉嫌非法集资的P2P机构移交公安立案,有效防范了非法集资风险向保险行业蔓延,得到市政府相关领导的批示肯定;指导和支持行业反保险欺诈中心与公安机关通力合作,2017年全年上海保险业共向公安部门移送线索10290件,涉案金额2647.79万元。其中,辖区内保险公司向公安机关移送欺诈嫌疑案件2190件,较上年增加37%;建立《车险理赔人员(查勘定损)挂牌管理制度》,将本市车险理赔人员(查勘定损)根据品质及能力高低,按“绿、蓝、黄、红”实施颜色挂牌,并实现挂牌信息业内共享;开展人身保险公司销售管理监管抽查,对10家公司进行了会议督导,2家公司进行了现场督导。特别是对2家公司进行现场检查,通过“听、阅、谈、查、访”的方式,全面深入地核查人身保险公司销售管理工作情况。对于发现的违规问题和线索力求查深查透,追根溯源。
据悉,正是通过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不断提升,上海保监局近日荣获“2016-2017年度上海市信访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为民监管”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在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这条大道上,上海保监局始终不忘初心、奋力前进,继续全力书写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