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增速降低 险企应该比产品比服务比品牌

2017-03-27 10:38:09 来源:经济日报
  • 根据上周保监会发布的今年前两个月保费收入数据可以看出,79家人身险公司总计规模保费1.19万亿元,增速大幅下降,仅为0.46%。

    对比同期数据,可以看到人身险保费规模增长速度降低更为明显。2015年1月份至2月份,人身险公司规模保费为1.18万亿元,同比增速达到了96.85%。去年同期,总保费增速在100%以上的寿险公司数量达到35家,占到当时76家寿险公司总数的46%。

    监管趋严是导致人身险保费增速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去年以来,为规范万能险业务的发展,保监会出台了多个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规范中短存续期产品、完善人身保险产品精算制度等多项规定,对万能险的账户管理、规模、结算利率、保障水平等进行了规范和完善

    2016年5月份至8月份,保监会对恒大人寿、前海人寿等9家公司开展了万能险专项检查,并对发现问题的公司下发了监管函,要求公司进行整改。去年底又叫停了前海人寿万能险新业务。在监管持续压力下,本来人身险公司的摇钱树-万能险,一下子折了腰,这些险企又没有新产品来顶万能险的缺口,所以收入增速呈断崖式下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保费增速乏力说明险企单靠规模拉动已走到死角。前几年,一些险企剑走偏锋,靠着高收益万能险产品大量吸金,你敢发收益率5%的产品,我能出6%,相互抬扛,一时间让投资者辨不清到底是保险产品还是理财产品。不少保险公司吸了金不去发展主业,却把主要精力全放在股市上。一些险企对地产类公司尤其看好,为了争上市公司控制权不惜豪掷数百亿金,用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那叫一个爽。不过,险企股东爽的背后却是投资者顶着雷,资本市场上风声鹤唳,职业经理人战战兢兢,这种模式其实是“脱实向虚”的资金游戏,自然不能持久。

    而对于险企而言,现在到了扎扎实实比内功的时候了。随着市场规模高增速告一段落,存量“蛋糕”的切分将愈加激烈。险企要在保险市场上存活与发展,更重要的是打造自身竞争力:一方面,要靠保险公司精心研究市场,设计研发适销对路的“拳头产品”;另一方面,要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以优质理赔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户。此外,还要加强内部管理、强化风险控制,实现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前比“谁吸的金多、谁抢的饼大、谁投的股好”,实际上是比谁但量更大、谁更运气好;现在险企应该加快转型,回归保险本质,比产品比服务比品牌,靠扎扎实实的经营质量才能获取客户长期信任。

Copyright © 2016-2025 盛安保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71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