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险企的网络安全险发展进程缓慢

2017-04-10 16:08:57 来源:国际金融报
  • 由于国内的保险公司对创新产品不重视,而随着网络安全问题频发和数据的频繁泄露,要想保险在其中产生积极影响,还需要保监会出台相关政策来引导。

    当银行卡网银盗刷、互联网平台跑路、个人信息泄露、黑客网络攻击等事件频繁发生时,网络安全险对于消费者越来越重要。但国内保险公司具有网络安全的保险产品的却寥寥无几。

    好消息是,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将开始施行,内容包括如何保障网络数据安全,要求网络运营者采取重要数据备份、数据分类和加密等措施,防止网络数据被篡改或者窃取等。这可能是国内发展网络安全险的一个契机。

    国际市场发展迅速

    网络安全保险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末,从2010年进入快速发展期。研究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网络安全保险直保市场的保费规模为8.5亿美元,2013年增长到14亿美元,2014年达到22亿美元,2015年估计为31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全球保费规模将达到70多亿美元。

    “虽然中国网络安全保险市场前景很好,但是网络安全保险市场的发展从地域上看是非常不平均的。”相关人士表示,目前美国网络安全保险市场保费规模超过全球总量的90%,欧洲保费规模只有美国的不到1/10,亚太地区占全球总量1%左右。在亚太地区,目前主要的网络安全保险市场包括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

    事实上,从近期险企在网络安全险领域的创新动作可以发现,美国仍是遥遥领先。4月3日,作为全球企业网络安全保险产品的最大卖家,又有了新动作,它们的网络安全险客户群不再局限于企业客户,还把高净值人群和其家庭成员覆盖了起来。据悉,这款 “家庭网络安全险”新产品主要是防范受到网络攻击和威胁。

    国内市场发展缓慢

    “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开发相关保险产品必须的数据库。”没有数据库就无法定价和核保,有了真实的数据库,才可以根据出险风险高低来提高门槛,避免盲目开发这类产品引发的亏损。

    在中国互联网大潮下,各类B2C、O2O、B2B等网络交易平台涌现,银行网上交易也很频繁。与此同时,诈骗案件、黑客攻击、P2P平台跑路等现象也频发,但网络安全保险却处于严重“缺失”状态。

    事实上,银行、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大量掌握私人信息的企业对网络安全险都有需求。此外,金融借贷平台、私募基金公司等对网络安全险产品的需求也很旺盛。

    目前网络安全险在中国还不是强制性保险,这与监管层引导、相关法律缺失等相关。国内关于这一险种的发展刚刚开始。如今互联网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是鉴于国内的保险公司对创新产品重视不够。随着网络安全问题和数据泄露频发,要想保险起到积极作用,还需要保监会出台相关政策来引导。

Copyright © 2016-2025 盛安保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71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