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保费增速可能短时间内减慢 但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

2017-04-17 16:17:11 来源:国际金融报
  • 近来银保出现了“产品慌”,由于监管层“保险姓保”的声音持续加强,银保渠道的重要产品的万能险在4月陆续下架,银保渠道如果想要继续发挥优势,就需要重新设计一套适合当下保障要求的制度,放弃“不要价值、只要规模”的旧发展理念,设计好渠道销售产品的保障功能和内含价值,才能推动其重新增长。

    从银保“产品荒”、开门未见红以及各大寿险公司的转型压力看,2017年寿险保费的增长可能难以延续前5年的快速涨势。

    如今,健康险、养老险、意外险虽有所增长,但最终能否像万能险那样逐步挑起大梁,是决定今后寿险保费规模是否可以快速增长的关键。

    银保“产品荒”

    去年,保监会连续发文要求限制保险公司中短存续产品的业务规模,还要求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季度规模保费收入占当季总规模保费收入比例不得高于50%,或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占当季规模保费收入比例高于30%,不符合规定企业的将在一年内被暂停分支机构批设。

    政策效果立竿见影。2年期万能险产品已全部停售,取而代之的是3年、5年甚至更长期限的保险产品,收益在4%至4.2%。强调保障水平、产品大升级、新产品集中审批、利率水平下降等因素让银保渠道出现了“产品荒”。

    今年这一趋势仍在继续。从2017年1至2月人身险企业银保销售规模保费前20家大户看,负增长20%至30%的不在少数,一些险企甚至负增长50%至70%。

    开门未见红

    寿险能否快速发展取决于第一大渠道银保的表现,而银保渠道的景气程度则由占比九成以上的趸缴保费决定。

    按照惯例,第一季度银保趸缴完成情况基本可以代表全年寿险增长的风向。然而,数据显示,在2017年1至2月银保趸缴保费负增长超过16%,银保渠道市场份额下滑8%,“2017开门红”成绩并不乐观。

    在这种背景下,今年前两个月寿险公司规模保费同比增速仅为0.46%。开门未红,也引发了保险业界对今年寿险能否持续高增速的担忧。

    在万能险的高速驱动下,过去几年,寿险吸金速度有目共睹。2015年、2016年1至2月寿险公司规模保费收入增速分别高达22.95%、96.85%,而今年几近为负数。

    总体来看,寿险今年的保费增速能否与去年持平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万能险在一系列紧缩政策下,其吸金的速度和规模已经大不如前。如今,健康险、意外险、养老险虽有所增长,但最终能否挑起大梁,是决定今后寿险保费规模能否快速增长的关键。就目前看,以上普通寿险的增长速度和规模相对常规,对今年寿险全年增速贡献有限。

    生存险挑大梁

    在整个行业回归保险保障主业的过程中,部分寿险公司可能会因万能险逐步被削弱而面临流动性危机。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近期表示,保险业正处于满期给付和退保的高峰期,将持续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出压力,少数经营激进的公司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风险隐患,而个别公司管控无力、治理失效,非常容易爆发风险。保监会近日也发出警示:当前保险业存在流动性风险、公司管控不到位风险、偿付能力不足风险和外部传递风险等四大突出风险。

    虽然万能险“刹车”,但从长远需求看,寿险的持续增长趋势是肯定的。寿险是一种以人的生死为保险对象的保险,包括死亡保险、生存保险和两全保险。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看,生存寿险吸金量快也是一个发展方向。因为仅靠国家补贴的养老金明显远远不够,且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养儿能防老将不再靠谱,生存保险是必需品。从这一需求看,寿险在我国有着很大的空间。

    比如,年金保险就属于生存保险,是一种保证向被保险人或年金领取人在特定的年龄发放年金的保险产品,非常适合为子女提供教育金和为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

    健康险的需求也在增长。根据前两个月的数据,在寿险业务中,健康险业务原保费收入1069.51亿元,同比增长42.30%;意外险业务原保费收入130.07亿元,同比增长16.67%。

    意外险因为价格便宜出现了比较高的增长,但虽然健康险增速虽然快,盈利模式还有待探索。虽然今年增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寿险未来的增长势不可挡,行业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调整。如今,银保渠道降温,个人营销员渠道正在成为大多数险企增强中长期竞争力的发力点。

Copyright © 2016-2025 盛安保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71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