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监会整肃电销网销
2017-05-27 14:08:11 来源:中国保险网
针对电话及互联网销售业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近日保监会罕见连发监管函,对相关平台提出监管要求。
事实上,近年来,保险业电销、网销领域乱象丛生,频遭消费者投诉。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寿险公司还是财险公司,电销渠道的发展都已经步入瓶颈,电销渠道萎缩或成定局;而在网电融合的技术趋势下,曾经的销售骑兵——电销亦到了需要修补的“最后时刻”。
保监会勒令限期整改
对此,保监会对相关财险公司发出警告,并要求应高度重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详细整改方案。加强责任追究,对违法违规问题责任人严肃问责。并于2017年5月31日前书面上报整改方案,2017年6月30日前书面上报整改落实情况。
“以往,监管部门针对保险公司电销业务作出处罚并不少见,但一般都是通过罚单,此次,保监会一改作风,直接对传统保险巨头开出监管函,颇为少见。”业内人士指出。
电销成监管补短板重点
受制于中介渠道一直是险企面临的一大问题。寿险公司主要受制于代理人渠道、银保渠道,财产险公司主要受制于各种专业代理机构、兼业代理机构,竞争激烈,手续费水涨,且保险公司还无法掌握客户全面真实的数据。以电销为代表的直销渠道出现,曾经为保险公司带来希望。
对于车险行业来说,因为车险产品本身标准化程度较高,易于理解,适合通过电话进行销售,对于饱受中介费用畸高之苦的车险业来说,更是带来无限遐想。
不过,保险业电销、网销领域乱象丛生,也频遭消费者投诉。有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消费者有效投诉事项涉及财产险的共有8465个,其中承保纠纷1219个,占比14.74%,主要反映电销扰民、未经同意承保等问题。从销售渠道看,投诉较多的涉及个人代理4313件,电话销售2525件,主要销售车险、企财险等传统险种。网销渠道1721件,涉及退货运费险、航班延误险、旅行意外险及各类短期新型产品。
在本月初,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监会关于弥补监管短板构建严密有效保险监管体系的通知》中表示,将对现有监管制度不完善、存在漏洞的,尽快修订补充;对监管内部规程不健全、存在操作风险的,抓紧制定实施细则;对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上位法支持来强化监管措施的,认真研究反映,推动保险法等修改完善。
而电销已成为本轮监管补短板领域之一。去年以来,由保监会消费者保护局牵头对电销、网销开展“亮剑行动”。据了解,全国36个保监局统一行动,共派出71个检查组,投入检查人员385人次,历时6个月,对24家法人主体的70余家分支机构进行了现场检查。与以往不同的是,该次“亮剑行动”主要针对电销、网销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打击欺骗保险消费者、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重要情况等违法违规行为,并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统计保监会官网披露的对于电销业务的处罚情况,可以看到财产险方面,拒绝单独承保交强险、业务数据不真实,违规赠送礼品、虚列中介业务是重点。
电销渠道萎缩或成定局
近年来,无论是寿险公司还是财险公司,电销渠道的发展都已经步入瓶颈。寿险方面,规模保费虽然仍然在正增长,但增速远远低于同期行业平均水平,开展电销业务的寿险公司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6年寿险电话营销行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2016年,我国寿险电销行业实现规模保费165亿元,较2015年增长16%,远低于同期行业平均增速。同期,人身险公司共实现规模保费收入34491.9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2.63%。另一方面,电销渠道规模保费在人身险行业全部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也低得可怜,不足0.5%。
经营电销渠道的寿险公司也已经开始减少。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开展电销业务的寿险公司数量呈阶梯式增长趋势,在2014年达到峰值后逐年下滑。截至2016年12月,国内寿险电销市场共有29家公司开展电话销售业务,较2015年末减少3家。
与此同时,财险电销依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正增长。2016年,有33家财险公司经营电销,较2015年增加了1家。不过在实施新一轮商车费改之后,其境况也大不如前,2016年,财险电销业务保费收入同比有所增长,增速为7.98%,基本与财险市场同步,同期互联网业务更是负增长超三成。
至2017年,财产险电网销业务低速增长乃至负增长的局面仍然在持续。波士顿咨询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2017年前两月,车险业务整体增长5.7%,而电销车险仅增长2.1%,网销车险更是负增长五成以上。为挽回局面,各险企加大了电销市场费用投放,电销目前处于微利或不盈利的情况预计,其预计直销市场费用投放已经达到盈亏平衡点。业内人士认为,今后,国内车险电销渠道能否获得快速发展,显然还有赖于进一步的商车费改政策,如果不能赋予直销渠道更多的优惠政策,直销渠道的萎缩状态就依然会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