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住建委郭宁:鼓励企业抓住激励政策机遇 建高品质装配式建筑
2017-12-13 10:23:49 来源:中国建设科技网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北京无疑走在前列。北京现有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条,不仅服务于北京,也服务于京津冀,服务于全国,甚至部分企业已经走向国际市场。
12月10日,在中国房地产报社和中房智库主办的中国房地产装配式建筑发展高峰论坛上,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住宅产业化办公室主任郭宁指出:“到2018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2020年实现30%的指标,我们不担心是否完成指标,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提高装配式建筑品质。希望企业利用好政策激励,减少工期与成本影响,建高品质装配式建筑。”
北京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工业化,到80年代达到鼎盛,大板建筑广为推行。2017年,北京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开始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比如郭公庄项目外立面设计体现出装配式建筑也能多样化,比如金域华府项目住宅高度将近80米,采用了全装配的技术。北京还在保障房和公租房中大量推广装配式装修工艺,比如墙面采用拼装系统、地板和采暖系统相结合,取消地面湿作业方式,95%以上实行干作业方式。
根据政策要求,自2017年3月15日起,新纳入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的项目和新立项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应采用装配式建筑;通过招拍挂文件设定相关要求,对以招拍挂方式取得城六区和通州区地上建筑规模5万平方米(含)以上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商品房开发项目应采用装配式建筑;在其他区取得地上建筑规模10万平方米(含)以上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商品房开发项目应采用装配式建筑;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的项目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的相关标准。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项目,其装配率应不低于50%;且建筑高度在60米(含)以下时,其单体建筑预制率应不低于40%,建筑高度在60米以上时,其单体建筑预制率应不低于20%。
对此,郭宁表示:“我们现在也在研究一些政策,包括财政、税收、房屋预售等。目前已经有一个项目,不受项目进度影响,享受了房屋预售政策,希望开发商利用好我们的各种激励政策,尽可能地减少前期成本影响和工期影响,这些都是我们制定政策的初衷。”
郭宁提出建议:“整个行业既然做装配式这个事,就要本着初心,踏踏实实做好,而不是为了达到指标要求去做。这个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全行业都动起来,最终交出满意的答卷,交出高质量、高品质的建筑产品,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同时带来大环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