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看中国房地产与金融业的彼此纠缠

2017-03-06 14:11:46 来源:中国建筑新闻网
  •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3月2日,刚刚履新银监会主席三天的郭树清在国新办露脸,房地产仍然是新主席跳不过的老论题。对房地产商场既不肯看到无穷泡沫,也不肯意看到无穷动摇和降低。

      我国的房地产商场在经历了上一年下半年的张狂后现在渐入平稳,乃至还有点冷冻。国家统计局1月的数据表现,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市场改变明显,房价继续趋稳回落。从环比看,一二线城市房价基本停涨。

      房价会不会大跌?楼市调控到了新阶段,各种担忧卷土重来。银行掌管着大众钱袋子,上一年新增借款快到一半是个贷,房地产确实是关系社会民生的金融大话题。

      作为不可分割的财物,房产价值高而且不能分拆购买贷款构建了房地产行业与金融行业的基础关系,使房地产成为现代经济中一条特殊的纽带,使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房地产是一种最重要的抵押品,房地产贷款是创造货币供给的主要形式。

      2016年开始,个人按揭贷款高比重霸占新增银行贷款,人人都对中国房价充满信心,这样的现象与世界经济史上的几次房地产泡沫颇有点类似。疯狂入场的投资者和消费者特别的认为核心一、二线城市的房价长期依然看涨。

      市场客观上也在迎合这种预期。地方政府迫于土地财政无法保证足够的廉租房供给,开发商也不会负债建设大量只租不卖的房子,经过长期租赁收回本钱赚取微薄的本金利润。全部房地产市场中有供应弹性的只剩下商品房市场。

      当低收入者的需求和储蓄不足首付的人群的需求共同加到商品房市场中去的时候,特别容易产生商品房市场需求大于供应的假象,然后构成房价单边上涨的错误预期。这种预期一旦构成,就会形成整个社会“买涨不买跌”的羊群效应,进而导致房价泡沫化上涨。

      现阶段,投资渠道少,我国依然缺少稳定性好收益可观的资本市场、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成为不可多得的优势投资项。无处可去的资金不断继地流向房地产市场,由此形成的投资和投机需求很快就把本用于寓居的房地产变成了金融资产。房地产的属性一旦由商品沾上金融品,那么必会出现等待上涨的自我预期。

      与其他国家相似,我国正处于金融市场化的进程中,金融业管制的放松和竞争的加剧都会使得货币供应高于正常水平,这使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创造了宽松的市场环境,而土地供给的制度性难题使房地产价格的上涨短时难除,同时正在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创造出对房地产的持续需求,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致使我国房地产似乎已经超脱了一般经济规律的捆绑,变成金融市场里永恒的焦虑。


Copyright © 2016-2025 盛安保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71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