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去年的议案有所不同,今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华元呈出的议案似乎更“软”一些,他把关注点放在了如何保护、传承和创新中国建筑文化上,力促政产学研“多管齐下”推动中国建筑的传承和创新。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华元说到,由于受到西方现代建筑理念的冲击和影响,中国建筑在科技、建造、设计等方面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同时也存在着创新不够、传承太少的问题,没能形成融合而具有特色、系统而普遍应用的现代中国建筑文化。很多传统古建由于保护、修缮不力已经消失不见,中国建筑历史出现了断层。同时,质量问题不断出现,与鲁班精工的中国建筑传统相背离。
在做了大量调研后,陈华元提出了传承、保护、创新中国建筑传统的必要性。他认为,要加强保护研究、坚定文化自信、引领未来发展。
为此,他建议,要政产学研“多管齐下”推动中国建筑的传承与创新。首先,要完善顶层设计,通过加强传统建筑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大执法惩处力度。建设一支力量强大的古建调查、修缮团队,增强古建保护的专业性。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激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研发更多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打造引领潮流的建筑风格,促进中国标准走向世界。同时,要推进教育科研,将《中国建筑史》等作为高校必修课,从设计类专业推广至土木工程、路桥等所有建筑类专业,让从业者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鼓励高校、企业成立研究所,加强传统建筑的挖掘,就新材料、工业化下如何融合传统建筑风格进行专题研究,为从业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引。另外,他还建议,要加强业界沟通,通过专题论坛、学术会议、国家级重大工程方案设计大赛等方式,搭建建筑产业各方的沟通交流平台,既传播正确的建筑文化观和价值观,又凝聚众智,为政府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建设性意见。
除此之外,他还建议筹建一座具有科普功能的国家级建筑博物馆,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中国建筑发展史。同时,让特色小镇成为展示平台和实践载体。国家要在特色小镇规划上加强把关,确保其符合当地的风土人情、独特文化和历史沿革。鼓励各省级行政区政府与当地知名建筑院校、龙头企业和设计院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谋划和实施本地特色小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