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磁悬浮时代已经来临,多地投建造价只有地铁的三分之一
2017-03-30 11:52:19 来源:浙江在线
2016年10月,中国第一条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铁路——长沙磁浮快线成功完成首个“十一”客流高峰的运营。至此,这条纯“中国造”的中低速磁浮线已运营满5个月,经受了各种复杂的“实战”运营考验,各项运行数据良好。
湖南省也将于2017年年内正式开通运营磁悬浮线路。北京市、广东省等大约10个城市也在推进建设计划。
最高时速100公里 中低速磁悬浮技术领跑世界
中低速磁悬浮铁路与传统地铁相比,噪音小、建设费用低。我国不仅要在国内将磁悬浮铁路作为新型城市交通网进行普及和推广,还同时计划推向海外。
我国自主开发的中低速磁悬浮铁路使用磁铁使列车悬浮在距离轨道8毫米处,与车辆悬浮距轨道10厘米的日本技术不同。不需要使用强力液体氦和磁铁,而且铺设铁轨所需的占地面积也比较小。
长沙磁浮快线全长18.55公里,2014年5月正式开始建设。它一端连着位于沪昆、京广高铁交汇的长沙火车南站,另一端是长沙黄花机场,使往来这两大交通枢纽由过去的驾车要半个小时缩短为10余分钟。
相比较从德国引进的上海高速磁浮列车,长沙中低速磁浮列车具有噪声小、安全、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等特点,多项成果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国家之一。
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技术有望走出国门
在中铁二院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孟振华告诉记者,研究院曾作为主要力量参与了全国首条中低速磁浮运营线—长沙磁浮的设计工作,目前正在研究第二代磁悬浮工程设计关键技术。在2020年前,全球首条第二代中低速磁悬浮将在成都运营。
要在全球树立“中国标准”,让中国的磁悬浮技术走向世界,科研人员们则需要长时间默默无闻的付出和坚持。
到目前为止,中铁二院研究突破的第二代中低速磁浮轨道系统技术实现了磁浮交通技术的一次革命性飞跃,已经获得了7项发明专利。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处于从中大运量向中低运量发展的一个过渡期,是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初期,中低速磁浮交通在我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研究,按照目标年度2030年全国市场测算,中低速磁浮交通的产业化发展可带来产业总量超过4000亿元。中低速磁悬浮将在国内有巨大的市场。
可想在不远的将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悬浮系统技术推向国际,不仅占据国内市场,同样能够抢占海外市场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