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建筑业进入健康建筑发展的新阶段
2017-04-19 14:57:47 来源:中国建设报
在第十三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主论坛上,颁发了第一批健康建筑颁发认证证书,表彰优秀的健康建筑项目,并推动推进健康建筑发展、推广健康建筑理念。这标志着我国健康建筑认证工作正式开始。健康建筑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建筑业进入发展新阶段。
新理念考量居住者的健康
健康建筑在我国的现代建筑中是一个新鲜事物,业内外对其还比较陌生。但健康建筑理念,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国外学者提出,我国学者在90年代也对健康建筑给予深入了研究。
2016年是健康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年份,2016年3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有关机构启动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的编制工作,从而使健康建筑受到各方的关注。
2016年12月,《健康建筑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发布。2017年1月,《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经中国建筑学会标准化委员会批准发布实施,2月《健康建筑标识管理办法》(试行)下发。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根据《标准》等进行了第一批健康建筑评价工作。这一系列工作的进行,表明我国健康建筑的发展已经全面启动。
《标准》对健康建筑的定义是:在满足建筑功能基础上,为建筑使用者提供更加健康的环境、设施和服务,促进建筑使用者身心健康,实现健康性能提升的建筑。
《标准》力求满足人们当前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从与建筑使用者切身相关的空气品质、室内外环境、设施、建材、水等方面入手,将建筑使用者的直观感受和健康效应作为关键性评价指标,着眼于令使用者真正成为绿色健康建筑的受益群体。
《标准》定位于绿色建筑多维发展的深化方向,以使用者的“健康”属性为核心,在我国绿色建筑领域尚属先例。《标准》以健康为核心,以使用者的实际满意度为重点,提升绿色建筑的品质,引领绿色建筑达到更高的目标。
适当其时的健康建筑
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而建筑是5个重点的重要构成和影响因素。因而,健康建筑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需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要求:“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建筑健康性不断提高的要求。”落实建筑的健康性,则必须发展健康建筑。
健康建筑是绿色建筑深层次发展的需求。多年来,以“四节一环保”为内容的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迅猛,数量逐年增多,目前已超过4000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同时,评价标准体系日趋完善,政策支持和推进力度逐渐加大。可以说,绿色建筑对节能减排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绿色建筑的健康性能需要提升。即成为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重在营造基本健康建筑环境声、光、热和空气品质)、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与绿色建筑相比,健康建筑源于绿色环保,但又具有更深层的含义。它强调建筑如同健康生命体一般拥有自我调节且主动适应工程、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它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和协调是从静态到动态,从被动到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健康建筑是绿色建筑更深层次的发展。显然,健康建筑的兴起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正因如此,其发展也意义重大。
健康建筑的未来发展
健康建筑在我国的历程刚刚开始,怎样在今后健康发展,还需各方努力探索。
专家认为,制定出既参照国际已有先进经验、又符合我国现实条件的评价方法和流程,是下一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此外,关键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如室内各类空气污染物进一步控制、水质指标提高、综合设计实现最优舒适度、适老设计等等。而健康建筑是更加综合且复杂的建筑,还涉及很多其他学科。如人文与社会科学、公共卫生学、营养学、体育健身、心理学等,他们与建筑、健康的关系也需要深入研究。
作为一个行业,如何结合国情并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等为载体,促进健康建筑的健康发展,是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应发挥国家政策的导向和评价机构的支持,让健康建筑的引领和示范性得以展示。同时,整合更多资源,如高校、科研机构、地产商、医疗服务行业、产品生产商、物业管理单位、健身产业、适老产业等,带动健康建筑产业发展,积极将中国的健康建筑、绿色建筑及相关产业推向国际。
对于健康建筑今后的评价工作,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在线申报系统,优化工程流程;编制评价实施细则,不断改进各项配套文件;对专家、从业人员加强《标准》的宣传,并针对普通群众开展科普;对获得标识的项目进行持续的跟进,要求项目定期进行数据反馈;定期对项目健康性能进行复核,保证健康建筑性能,鼓励设计标识项目进行运行评价;密切跟进最新实践成果、吸收研究;配合国标编制,结合不断积累的项目实践,进行指标动态优化。通过这些工作,建立更加科学的可验证、可体验、可测量和可感知的健康建筑评价体系。
我国的健康建筑是以绿色为前提的建筑,既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又有利于居住者的健康,这不仅使绿色建筑的丰富,也是建筑功能的完善和更佳展现。因此,健康建筑是使用者和居住者的福音。